第177章 给调查组上一课-《重生之似水流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那米国高层难道不知道吗?
    当然知道!
    可是,他们已经没法去改变了,只能沿着设定好的路线继续走下去。
    针对文化传播这方面,他们即便是知道被识破了,能做的也就是你识破了,有防范了,那我就进行一些微调。
    比如说,现在的中国松蜘当道,可以肆无忌惮的批评、扰话乱你的制度和民族自信。
    被你识破了,不好用了,那我就换个套路,改成更隐蔽,更不容易防范的方法。比如说,雇佣水军,舆论下放,用更隐蔽的方式挑起社会矛盾。
    这总行了吧?
    你一样防不胜防,没必要全换掉。
    可是,如果真的是这样儿,赢的依旧是齐磊。别忘了,他是个挂逼,一计不成,再想一计?
    齐磊比米国人更了解未来的米国策略,而真到了那一步,齐磊就可以利用你新计未成,旧计弃之的空档,搞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阴谋了。
    其次,也就是第二个维度。
    从成本的角度来说,齐磊也不会有那么多顾忌。什么监听的,传到米国人耳朵里,对你进行重点盯防什么的。
    米国人防不过来的。
    有人可能认为,你齐磊说了那么多,怎么就防不过来你?防你不要太轻松好吧!?
    包括之前齐磊去米国,与国内电话联系,也有人认为为什么不窃听?多简单点事儿,监听电话不就全知道了?
    你齐磊不知道棱镜门吗?
    这个想法..
    对!但也不对!
    对的是,防范齐磊确实不难,监听更不难,重点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也太简单了。
    可是,米国人绝对不会这么想,更不会这么做。
    为什么呢?
    因为这是从齐磊的角度,或者从上帝视角出发的,监听你能花几个钱?能动用多少国家资源?是很划算的行为。
    这是定向思维的推演结果,也就是站在上帝视角,总览全局之后,反推出来的合理逻辑。
    可是,问题来了。
    米国不是上帝视角,他们的情报部门是散射思维推演。也就是说,他看不到全局,更不知道齐磊这个人对中国的价值。
    说的再直白一点,他们如果要监听齐磊,关注齐磊,那就不是监听、关注齐磊一个人。
    而是所有和齐磊同级别、同背景的中国商人!
    那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。
    棱镜门够庞大了吧?但那也只是针对特定目标、以及极高危群体的监听计划。
    即便号称全地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窃听计划,它也只能把目标定在很小的,
    整个群体都具有高价值的少数目标。
    曝光之后,可能看起来很庞大可是,可放到全球七十亿人口里,却是很小很小的基数。
    而像齐磊这种在米国人眼里发布反米言论,有点臭钱的中国商人、大学老师有多少?
    除了中国之外,其它国家和齐磊类似的又有多少?从千千万万个这种人身上,
    可能获得多少的情报价值?又要投入多少国防经费?
    别的不说,就中国,哪所大学不一大堆清醒的教授老师?言论建议五花八门,
    反米反的比齐磊高涨多了。公开授课一抓一大把,看上去比齐磊有威胁的更多你要知道、这个年代,局座、政委、金世南将军、艾跃进教授这些,除了局座偶尔上一上央视的军事栏目,其他虽然还没出现在公众视野,但已经活跃在各个大学的演讲台上了。
    比他们更有威胁力,言辞更犀利的也不是没有,齐磊都排不上号。
    你盯得过来吗?
    这是一道经济题,而不是我们看到的,齐磊干过什么什么,盯死他太有价值了。
    说句实在的,监视拜伦奥古斯特都比监视齐磊有价值得多,说不定还能窃取一点尖端科技呢。
    最后,也就是第三个维度。
    这是一个学术命题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,也没理由监视齐磊,盯紧齐磊的必要。
   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,秘密,或者敏感话题,是分受众的。
    不同的信息受众,所带来的信息影响也是不同的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一段反米的危险言论,在传播学上,分在什么场合说,说给谁听。
    你对一个农民说,某某公司暗箱操作股票会跌。
    农民伯伯会骂你有病,我又不买股票!
    可是,你对一个股市操盘手透露这个消息,那意义可就大了。
    和农民伯伯说,那叫吹牛皮。
    和股票经纪说,那叫商机。
    同样的道理,齐磊在课堂上说,他的受众是学生,顶多造成一点舆论影响,传播到普通百姓那里,对决策者、局中人的传播影响力不大。
    这就好比,你会对米国一位国家要员的关于中国的言论极为关注,因为他很可以预见了中米的外交走向。
    可是,当你知道,米国一所著名大学里的教授对他的学生发表了某些不良言论,你就不会联想到外交政策,顶多骂那个傻叉居心回测。
    中国有句古话,君不密、臣不密、机事不密那段儿,很多人奉之为金科玉律,
    凡事都要默念几遍自醒。
    其实,那玩意得活用。所谓密,是保密,也是绩密。
    是针对特定关系、特定场景、特定目标的术,并不适用所有。
    因为古人还有别的词,叫固步自封,叫杯弓蛇影。
    当然了,齐磊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利用受众的逻辑放开手脚,但也是有前提的。
    那就是,如果老秦和他的关系公开了,或者被米国人知道了,那他就得闭嘴了因为传播受众变了,变成了威胁最大的那一个。
    扯远了。
    反正现在来调查的部工作人员已经进校了,听说齐磊上午有课,已经去雏鹰楼了。
    董北国的意思是,毕竟是上级单位,而且这事儿也不好闹太大,况且又不是没有冷处理的方法,给老秦同志打个招呼,很快就解决了。
    也就是少上一节课的事儿,没必要去和调查人员硬钢。
    其实,还有一个原因董大校长没说,来的那几个人不太客气,吊着张死鱼脸,
    显然是真当回事儿了。
    注意,重点在于:这几个人“真当回事儿”了!!
    而不是上面真当回事儿了。
    董北国这老狐狸心里明镜一样,啥都清楚,但是不想和他们一般见识。
    毕竞阎王好过,小鬼难缠嘛!
    对齐磊道:“回家呆着去吧!我给秦同志打个电话,大不了他来一趟呗!”
    说到这儿,董北国又埋怨,“你说这个秦同志,前段时间天天来,偏偏这两天不来了。”
    齐磊彻底明白怎么回事了,却是没听董北国的,没有回家的意思。
    “这点破事还用麻烦老北叔?“
    董北国一证,“你要干啥?“
    齐磊此牙一乐,“不是要查吗?让他查好了!"
    正好前段时间被骂的那股火没地方撒气呢!
    再说了,答应戎少半个月出剧本儿,让你们耽误了哪行?
    说着话,大步往雏鹰班走。
    董北国看他上来脾气了,想拦,“你去干啥去?回家得了,和他们较什么劲呢!?"
    “这种场面你还看不明白吗?
    齐磊却不听,看得明白,但看得明白为啥就非得按你们的想法来啊?
    老子偏不!
    大步往雏鹰楼而去。
    还没到雏鹰楼,远远的就能看到,二期教室外面的窗户边,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学生。
    都是来听课的,比前段时间更多了。
    见齐磊走过来,都不由打招呼。
    齐磊也是笑着回应,“这么好学的吗?都放假了还来?"
    有点嫌弃,却是玩笑。
    大伙儿也只是一笑,有女生把笔记抱在胸前,阳光下的笑容很好看。
    唯独李攻,一个劲儿的朝齐磊挤眉弄眼,意思是:教室里有外人!
    齐磊没当回事儿,穿过拥挤的走廊。
    一进教室,就见挤到都放不下椅子只能站着听课的教室前排,齐刷刷地坐着四个人。一看就不是学生。
    而其中一个让齐磊不由一证齐磊记性很好,只要是他见过的人,基本都能记得一个大概。
    而这个人虽然就见过一面,但是齐磊却还是记得他。
    这不是不是龙江教育厅的那个梁成吗?
    当初去二中调查过章南违规操作,还有学生减负的问题,还在十四班和齐磊交过手。
    他怎么…
    怎么没凉透?反而跑京城来了?
    好吧,那次算是齐磊和老丈母娘联手,把驻校调查组坑的不轻。
    事后,梁成按说要受到牵连,被纪委调查的。
    只是,齐磊又不关心他死活,之后就没关注过那个事儿。
    齐磊不知道他是怎么逃过一劫,而且还步步高升了。
    冤家路窄哈,不用说也知道,和梁成坐在一块儿的,就是Y部派下来调查的了。
    齐磊快速地扫了一眼,发现年龄似乎都不大,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。
    最年长的应该就是梁成,但梁成还是坐在最边上的。
    登时心里一笑,更加笃定心里的判断。心说,难怪董北国没当回事儿,还让他回家了。
    到讲台前,往下扫了一眼。
    不客气地蹦出一句,“我的课专业性比较强,社会闲散人员出去,把位置留给同学们。"
    我噗,包括梁成在内的那四个调查人员,差点没吐血。
    谁是社会闲散人员?你全家都是社会闲散人员。
    本来齐磊进教室,那几个人就在感叹,真年轻啊!也在行瞩目礼。
    而梁成更是内心冷笑,小王八蛋,你又犯在我手里了!
    结果齐磊来了这么一句,把四个人都弄不会了。
    好不尴尬。
    底下的同学也是哄笑出声儿,他们是知道这是上级单位派下来的,被小齐导员说成闲散人员了。
    二成子感叹,“还,还还还得是我我班头儿!“
    真顶啊!
    宋小乐、李琳,还有三冰子,却是有点担心。
    毕竟是上面的人,还是调查齐磊的,这么正面硬钢真的好吗?
    却是童璐面无表情地抬头看了一眼,对几人说了一句,“没事儿。
    第(2/3)页